首页  >  工作信息

全方位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日期:2024-07-24  来源:

乡村医生学历层次低、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人员少是乡村医疗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成为制约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强化乡村医生能力培训,乡村医生执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一、搭建教育培训“立交桥”。一是高校职业教育。依托山东医专探索实施中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每年在全市乡村医生中单独招生100人,进行学历提升。二是校企协作培训。爱心企业设立乡村医生专项培训资金,和山东医专合作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山东医专仁宏健康学院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乡村医生培训。鲁南制药集团捐赠专项资金开展乡村医生培训,2024年计划培训4000名乡医。三是专科特色培训。市皮肤病防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医院每年组织专业医师团队对乡村医生开展全覆盖培训,市皮肤病防治医院2023年出资40多万元用于保障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皮肤病诊治能力。

二、搭建医疗帮扶“连心桥”。一方面,深入开展“医护下基层”活动。连续五年从市县医院选派医疗、管理、护理骨干组成培训团队对乡村医生开展帮扶,累计帮扶乡村医生5万多人次。今年在全市遴选928名医生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开展“市帮县、县帮乡、乡帮村”逐级帮扶,全部脱产驻点帮扶,重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或重点专科,打造名医工作室,开展巡诊、带教等活动,全方面向基层输出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机制,筛选适合基层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三基”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全市共有1846处卫生室创建为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三、搭建制度机制“安心桥”。 一是建立培训保障机制。卫生健康部门每年从乡村医疗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县级财政将乡村医生培训经费纳入县级预算,保障培训正常开展。二是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每年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市、县(区)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在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乡村医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在所在村居(社区)公示,并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